第 13 策:減少物資收取次數
非瘟以前,絕大多數豬場對于生產所需要的獸藥、疫苗、飼料以及其他的物資基本上都是隨用隨購,不會按月做計劃進行采購(規模豬場除外)。非瘟以后,豬場加大了對于外購物資的消毒工作,但是采購依舊很靈活。
非瘟是個接觸性傳播的疾病,而所有豬場的生產物資供應商面對的一定也不是一兩個豬場,自然而然他們會和很多豬場來往密切,這就存在潛在的風險。
盡管,購貨一次消毒一次,只要消毒工作落實到位,大體上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多一次物資進場的次數,就多一次可能感染的風險。
所以,建議豬場每月集中1-2天采購所用的全部物資,到時候安排一個人專門負責接收物資,做隔離消毒,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物資帶毒感染的風險了。
第 14 策:提高員工福利
非瘟來了以后,絕大多數豬場已經實行了全封閉式的管理,所有員工都吃住在豬場。但是依舊有不少的中小散戶使用的都是本村或者附近的飼養員,因為豬場沒有辦法提供食宿或者是員工要求晚上必須回家,導致封閉式管理無法實現。豬場為了杜絕這個問題,只能每天員工進場時采用更換衣服+消毒的方式進行消殺工作。
那么,這個和我講的提高福利有什么關系呢?
不著急,我給大家講幾個真實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故事一:19年初,某村趕集過會,這在河北是大事情,所以豬場一定是會給員工放假回家招待親友的。就在這個集會過了沒有到半月,該豬場出問題了。跟蹤原因,竟然是趕集過會的這個員工買了另一家出現了問題的豬場的豬肉導致的。
故事二:今年中旬,某豬場出現了異常情況,追蹤原因,結果發現是該場的員工下班后去隔壁的養驢場吃豬肉引起的。更加邪門的事情是這個員工吃完了以后還帶了點肉回來放在了豬場的冰箱了。
這兩個故事之所以最后確定是外面那些肉品出了問題,是后續過程中采樣檢測,在冰箱的肉樣或者環境樣里都檢出了陽性。
試想一下,假如豬場老板要是能自己宰殺頭豬,讓員工的伙食里不缺肉吃,同時能給他們家里送一點,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嗎?
當然,也有做的很好的例子,我給大家講一個:
某豬場,從非瘟開始,就在原來已經很不錯的基礎上再一次提升了豬場員工的住宿條件和伙食標準,鼓勵員工吃住都在豬場;同時,豬場還執行了另一個政策,每個員工要是當月1次都不走出豬場,獎勵1000元。結果就是員工為了這1000塊,你讓他出豬場轉悠,他都不去。
當然,這個豬場到現在也依舊沒有被非。
這就是人性化防非的力量。
第 15 策:防止過時的經驗拉你入坑
我平時接觸的養豬人不少,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他們到現在了還堅持以為非瘟的典型臨床表現就是一定得便血、耳朵和皮膚發紫、后腿不能站立、體溫在41.5℃以上。
所以他們自己的豬只是出現了無癥狀猝死或者厭食以后,根本不往非瘟上考慮,而是選擇按照常規方法處理,結果不知不覺中豬場出現了大面積的污染。
還是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某豬場,12月7號出現了1頭公豬突然猝死。這個異常情況根本沒有引起豬場的重視,一直到了16號,豬場又出現了幾頭母豬高燒、不食,豬場按照常規方法治療無效后才反應過來可能是中招了。
于是馬上采樣檢測,發現不但是陽性,而且已經很嚴重了。
19號晚上和老板溝通,說自己感覺可能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拔牙時間了,計劃實在不行就清場。21號上班不久,接到老板的電話,已經全部清場了。
盡管這個老板笑著給我講,沒事兒,葛老師,明年再來。但是我心情無比的沉重。
假如豬場老板知道非瘟病毒早已經變異了,很難出現教科書上那些典型的癥狀了,在7號那頭公豬猝死以后敏感的意識到可能中招了,只要測量一下這頭公豬附近的豬的體溫,再給這頭公豬做個檢測,不久可以避免清場這個結局了嗎?
所以,防非,你要是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的認識非瘟,那么結果可能就是自己會掉進經驗的坑里,中招了還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