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23 點擊: 次 來源:吉林農業大學 作者:張越杰 - 小 + 大
“三區三州”在全國扶貧攻堅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牦牛產業作為青藏高原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對于藏區農牧業增產增收、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一、牦牛產業發展現狀 (一)主要集中分布于藏區,生產總體呈上升態勢。世界現有牦牛頭數約1700萬頭,中國是牦牛主產國,有牦牛1600多萬頭,占90%以上。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是高寒藏區的重要特色產業。西藏自治區、青海藏區、四川藏區、甘肅藏區、云南藏區、新疆巴州均有分布。 2015年以來,全國牦牛存欄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15年的1506萬頭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1621萬頭,年均增長1.5%;牦牛肉產量也由2015年的45萬噸增加到2019年的53萬噸,年均增長3.6%。 (二)消費以藏區為主,少量銷往內地。牦牛為農牧民提供肉、乳、毛絨等畜產品,是藏區牧民重要的生活及收入來源。近年來,以牧民消費為主的總體消費趨勢沒有明顯變化(占80%以上),由于屠宰季節比較集中,大部分冷鮮肉在9-11月銷售,其余時間以凍肉銷售為主(鮮肉消費和凍肉消費之比為20:80)。銷售到內地的牦牛肉多數按照普通牛肉銷售,銷售價格與普通肉牛掛鉤。 (三)產品以初加工為主,精深加工較少。目前牦牛肉、奶產業發展還處在初級加工階段,肉、奶產品的精深加工技術落后,沒有形成完整的肉、奶產業加工體系。部分地區正在開展區域特色牦牛肉產品開發,主要是通過賦予牦牛肉生態價值,對肉質特色進行宣傳,打造具有地理標志的特色產品。 (四)國內供需平衡,基本無進出口。目前牦牛產品(牦牛肉、奶、皮毛等)主要滿足藏區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少量作為普通牛肉或肉牛制品銷往國內其他地區,基本沒有進出口。 (五)價格先跌后漲,不同區域、環節各不相同。2012年以來,活體牦牛平均價格每頭4000元,牦牛價格先跌后漲:2012-2015年下跌,2015年之后有所上漲。特別是西藏自治區,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大部分地區海拔更高,牦牛生長期更長、運輸成本更高,加上可替代產品較少,牦牛均價明顯高于其他藏區。牦牛肉在藏區屬于基本生活物品,藏區總人口較少,對牦牛肉需求穩定。隨著國內肉牛產品供不應求,牦牛肉也水漲船高,價格穩步攀升。2015-2019年,牦牛肉價格每千克分別為58元、57元、58元、62元和68元(整理藏區各省農牧廳數據所得)。 (六)養殖成本呈V形態勢,各環節收益水平有所差異??傮w而言,全國牦牛(活重)總成本呈V形趨勢。2012年為最高點(每頭3758元),之后下降到2016年低點(每頭2757元),2017年后呈上升趨勢。2012-2016年,得益于現代牦牛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推廣,牦牛生產期縮短、死亡率下降,總成本逐年下降;2017年以來,隨著國家環保政策力度加大,牧民逐漸變傳統放牧模式為圈養模式,圈舍等物質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推高了總成本。 |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